听见语法断裂的脆响
语境、业务常识和语法是职业译员理解原文的三件宝。尽管语法在工具箱里位置靠后,但在语境不明和业务常识缺位时(职业译员时常面对的窘境),语法往往成为最后的保险绳。
汉斯·冯·泽克特(Hans von Seeckt)是德国军人,对于一战和二战之间的德国军队的建设影响很深。某原文在提到其军队建设思想时说:
Simply put, von Seeckt envisioned overturning the positional, attrition warfare that prevailed on the Western Front in World War I with “highly mobile” and “highly capable” forces (which eventually became the elite panzer units combined with air support) capable of not only penetrating the enemy front but also rupturing it “before the masses have begun to move,” or counter-concentrate to stop them.
译文写道:
简而言之,冯•塞克特提出建设“高度机动”和“能力强大”的部队(这一概念最终演变成有空中支援配合的精锐装甲部队),该部队能够渗透敌方前线,在“大部队行动前”就将其摧毁或者通过反集中阻止敌方会合,以此颠覆一战西部战线盛行的阵地战和消耗战。
泽克特在这里提到的建军思想是后来西方所称“闪击战”的体现。在他眼中,部队未来要凭借强大的机动能力,快速突破敌方战线,扰乱敌方部署,使敌人来不及行动起来阻止己方的攻势。
我们可以看到,动词 counter-concentrate 之前可能充当其主语/施动者的名词只有三个: the masses 、 the enemy front/it 以及 the forces 。 依照常识,我们首先可以排除 the enemy front/it 。再看,假如 the forces 是施动者, counter-concentrate 应当采用与 penetrating 和 rupturing 一样的分词形式,但事实不是这样,故这种假设也无法成立。换个角度来看,counter-concentrate 之前有 or , or 意味着两边成分的语法地位是一样的,而 rupturing 与 counter-concentrate 词尾的形式不同,语法地位也不同,这里不可能分居 or 的两边,没办法共享同一施动者 the forces 。counter-concentrate 的施动者只能是剩下的 the masses 。
按照语法上的分类,counter-concentrate 要么是谓语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复数,before the masses counter-concentrate),要么是非谓语动词(不定式,before the masses have begun to counter-concentrate)。第一种可能性至少在修辞上有些匪夷所思。更合理的解释是, (to) counter-concentrate 是 to move 的同位结构,用来进一步说明设想里敌方行动的内容和目的。
由此看来, to counter-concentrate 是组成谓语的不定式, rupturing 是组成定语的分词,前后各有其主,译文错在把二者等量齐观,让人仿佛听见语法断裂的一声脆响。
译者发觉语法“异常”时,应当停下来检查业务常识和语境,在参考资料的帮助下,弥合语境、业务常识和语法之间的“差距”,然后结合汉语表达习惯作出调整。比如:
简而言之,冯•泽克特提出摒弃一战西部战线盛行的阵地战和消耗战,转向建设“高度机动”和“能力强大”的部队。这些部队的目标不仅是突破敌军前沿,还要切断敌军防线,“防止敌方大军展开行动”,即让敌人来不及集结反击,确保己方部队持续推进。冯•泽克特的这一设想最终发展成了配备空中支援的精锐装甲部队。
语法分析不是发现原文真义的唯一办法,更不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是,能够听见语法断裂的脆响,这体现了语言专业译员的基本素质,也许还是语言专业译员区别于非语言专业译员的地方之一。尽管我们一直强调积累相关领域的业务常识,但这并不意味放松对语法敏感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