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川峡"不是"川陕"

目录

四川的地理环境独特,历史文化悠久,风土人情丰富多彩,自古吸引无数文人墨客。近日,笔者接手一篇宣传文,对四川旅游资源进行介绍。然而文中却出现一处严重的笔误,将四川的古称“川峡”误作“川陕”,实在令人瞠目。

此文开篇称:“四川,简称‘川’或‘蜀’。宋朝时在今四川地区置川陕路。”这种说法无疑大错。历史上真实的称呼应为“川峡路”,并非“川陕路”。路,宋代行政区域名;川,谓平野;峡,谓两山夹水处1。乾德三年(965年),北宋灭后蜀,初置“西川路”,治所在成都府(今四川省成都市)。开宝六年(973年),分“西川路”置“峡路”,治所在夔州。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再分西川为东、西两路。太平兴国七年(982),“废东川转运使并属西川”,利州(今广元)及其所属兴元府(今汉中)重新归隶成都西川路,川峡盆地复为“成都西川路、奉节峡路”两大政区(即川峡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川峡路为益州路(治益州,今四川成都)、利州路(治利州,今四川广元)、梓州路(治梓州,今四川三台)、夔州路(治夔州,今重庆奉节),简称“川峡四路”,总称“四川路”,“四川”之名由此产生2

写作之难,难在严谨。一篇宣传四川旅游资源的文章,却因为一个错误的地名称呼,让人质疑起文章的真实性和作者的认真态度。文章无论长短、轻重,都应该以求真、求实的态度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说服力。


  1. 来自《辞源》。 ↩︎

  2. 来自维基百科词条“川峡路”。 ↩︎